长沙:以“三个坚持”赋能旅游促“三交”
近年来,长沙市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重要抓手,在建体制、强产业、促融合三个方面谋布局、下功夫,持续擦亮“湘麓湘情·心向往之”旅游品牌,有效推动各族群众文化共享、社会交往、心理交融。
一、坚持以旅为媒,紧盯目标建机制。紧盯“文化高地”目标定位,按照“文旅、文艺、文创、文博+研学”的“4+1”总体思路,制定印发《长沙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编写《关于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及重点任务清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长沙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中,突出文化赋能,深化文旅融合,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积极夯实长沙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基层基础,联合新疆吐鲁番市、西藏山南市、邵阳新宁县举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春风行动”,打好长沙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圈文旅发展“组合拳”,推动区域共建、互惠共赢。
二、坚持以文促旅,立足资源求突破。发挥文化阵地优势,以文物、遗址等为载体,持续挖掘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典故,整理各民族“三交”故事,制作推出旅游促“三交”系列短视频。引导和支持岳麓书院、隆平水稻博物馆、雷锋纪念馆、橘子洲、黄兴路步行街等旅游景区、文博场所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线路,将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融入日常讲解,着力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长沙故事。鼓励扶持彩塑制作、湘绣、笔画书法等非遗项目形成产业,着力打造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湘绣博物馆、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加深游客和群众对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认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坚持以旅促融,突出演研育精品。加大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精品优惠补贴政策,跟踪督导演艺项目落地生根。深入挖掘湖湘历史文化,紧扣重大主题,打造《半条红军被》《国歌时候》《瓜子红》等精品力作,培育《恰同学少年》《天宠湖南》等大型情景音画剧。实施“听见简牍”“一粒种子的故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项目,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让游客进一步增进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铜官窑、岳麓山、潮宗街等景区大力推广旅拍项目,为游客提供服装租赁、化妆造型、跟拍摄影等服务,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汉文化之美。雨花非遗馆开设皮影、剪纸等特色研学课程,以湖湘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在润物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