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一座圣城三个宗教

湖南省民宗委 mzw.hunan.gov.cn 时间:2014-12-01 12:12 【字体:
  

耶路撒冷是一座圣城,是两个民族的首都,三个宗教的圣地。作为众多教派的发源地,每个教派都相信这个城市属于自己;犹太教徒、基督徒和穆斯林,都认为必须重写歷史来维护他们的神话。英国作家西蒙.蒙提费欧里(Simon Montefiore)的《耶路撒冷三千年》讲述的就是这座圣城的歷史,作者从大卫王到一九六七年的“六日战争”,从圣殿山、大卫城到圣墓教堂,详细描述了耶路撒冷宗教、政治与社会的演变。西蒙在书中说:“在耶路撒冷每年至少有一百多号病人,患上耶路撒冷综合症,那是一种狂热的期盼、失望和迷惑。”三千年来的冲突,或许背离圣城原本的目标,但却成了一个极好的剧情故事。

旧城内三教共存

耶路撒冷市内现拥有逾一千三百座犹太会堂、逾二百座教堂和约一百座清真寺。市内最有特色的是旧城区,它于一九八一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旧城又分有犹太区、基督区及穆斯林区。

犹太区位于旧城南部。公元前十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中最神圣的地方,耶路撒冷对于犹太教的象徵价值至今始终未变。被毁前的耶路撒冷圣殿内的至圣所,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只有大祭司一人才有资格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而以色列全体男丁必须一年三次来到耶路撒冷,过宗教节日。今天,全世界的犹太会堂祈祷时仍要面朝耶路撒冷,建筑如果可能也设计成朝向至圣所所在的地方。西墙(又称哭墙),作为第二圣殿的残迹,是犹太教除圣殿山以外最神圣的地点。

基督区是耶路撒冷旧城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位于旧城西北部。基督教徒们崇敬耶路撒冷,主要是因为它在耶稣一生中的意义。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出生后不久就被带到耶路撒冷,而耶稣最后晚餐的地址是位于锡安山,紧靠大卫墓。耶路撒冷另一个重要的基督教遗迹是“各各他”,就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过去两千年间,各各他一直是基督教的一个首选的朝圣地点,老城街头也常有朝圣者重走耶稣上十字架前所走的“苦路”。

穆斯林区位于旧城东部。耶路撒冷通常也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在麦加之前,耶路撒冷就是穆斯林祷告的方向。《古兰经》上记录了穆罕默德夜行前往耶路撒冷的事迹,今日耶路撒冷圣殿山上两座清真寺都为纪念这一事件。在古兰经中提到的是阿克萨清真寺,而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登霄石就在圆顶清真寺。

军事力量的影响

耶路撒冷是联繫天国与人间的圣地,但它的发展并不总是依照神的安排。宗教的起源总是与摩西、耶稣、穆罕默德这些先知息息相关;但帝国的建立,城市的征服,却是实实在在地掌握在军事领袖手中。当大卫王在他的小王国首都建立简陋的堡垒时,人们显然无法预见这座不起眼的小城未来居然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作者西蒙在书中还讲述了耶路撒冷在政治方面的进程,也是理解“圣城”形成的一个角度。西蒙以大卫王时代的一场耶路撒冷浩劫讲起。提图斯战胜之后,五百名犹太人在一天之内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些倖存者也被卖作奴隶;提图斯摧毁耶路撒冷并不是犹太人离散的开始—犹太人聚居区在巴比伦、帕提亚、埃及和赛普勒斯区—但它是这座失落之城和神庙摧毁的罪魁祸首。

在提图斯佔领耶路撒冷的六十年后,哈德良大帝遭遇了一次更大规模的犹太人起义。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由于被外族佔领和其他事件,例如是十五世纪末西班牙驱逐犹太人事件,这里的犹太人口起落不断。

随着四世纪康斯坦丁大帝向东西帝国推广基督教,犹太教又开始面临新的挑战。海伦娜皇后重建了包括圣地在内的犹太教教堂废墟。该城就演变为基督教朝圣之旅的中心。但出乎意料的是,康斯坦丁的侄子、叛教者朱利安竟然反其道而行之。犹太人惊喜地发现,朱利安竟然重建了该庙宇,但这段惊喜为期不长,朱利安死后,新王狄奥多西再度復兴了基督教,并在耶路撒冷禁止犹太教。

十七世纪,世界第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也来到了耶路撒冷。穆罕默德这位曾经笃信圣经并且见过摩西和耶稣的人,相信犹太教和基督教将会在耶路撒冷作最后的裁决,或称之为“某个时刻”,穆斯林们认为美丽的岩石圆顶(即清真寺)将很快主宰这个城市。

末日復活的观念

“圣城”一词充分表现出人们对耶路撒冷的崇拜,纵然这里不仅远离地中海沿岸商路,而且缺乏水源,这里的地形充满岩石,崎岖难行,显然不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但耶路撒冷之所以成为兴建圣殿的地方,不仅是人类的一个决定,其中更多是自然演进的因素:耶路撒冷自远古以来就有神圣之名,随着时代进步,它的神圣性也不断添加。要让某个地方变得更加神圣,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有别的宗教也想争夺此地,作为他们的圣地。

犹太教徒、基督徒和伊斯兰教都相信末日,虽然在细节上有所差异,但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三大教的教徒们都认为耶路撒冷是神人交会的地方,也是末日来临时得以復活的地方。

朝圣者前来耶路撒冷度过人生最后阶段,死后就葬在圣殿山周围,并希望能在“末日时復活”,这种做法现在依然盛行。耶路撒冷不仅四周都是墓园,就连城市本身也坐落在墓地之上。虽然赫胥黎说耶路撒冷是“各种宗教的屠宰场”,福楼拜说这里是“藏骸所”,但耶路撒冷这个地方现时仍然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不论是军事上,还是文化上。

就像西蒙在书中所说:“没有任何地方比耶路撒冷更能激起人们独佔的慾望,不论是宗教还是军事力量。摧毁四处可见,但征服者会对这些建筑重新加工。圣殿山、大卫城、锡安山与圣墓教堂,这些耶路撒冷的标誌性建筑,呈现的不是清楚分明的歷史阶段,更像是反覆涂写的羊皮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