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示范单位—龙山县桂塘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法和经验

湖南省民宗委 mzw.hunan.gov.cn 时间:2018-09-26 16:09 【字体:
  

  

  湖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示范单位—龙山县桂塘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法和经验

  

  桂塘镇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之地,素有“一脚踏三省”的美誉。北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漫水乡接壤,西与重庆市酉阳县大溪镇、可达乡近邻,位于湖南省龙山县西南方,距县城45公里,为湘西边陲重镇。土地面积209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有210个村民小组,7583户,31787人。是土家、苗、汉等多民族的杂居之地,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5%,其中土家族占75%。近年来,桂塘镇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三省边去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坚定不移地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民族政策,促进了三省边区民族团结工作和全镇经济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创建工作机制

  1.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全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成立了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专抓此项工作,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

  2.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融入和谐桂塘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族经济事务发展等各项工作,注重收集整理各类工作资料,健全民族工作档案。

  3.注重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知名人士,打造一支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关心民族工作、热心公益事业、致力民族团结进步的骨干队伍,发挥他们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作用。

  4.推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社会化,引导辖区内各单位、各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树榜样、做表率,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突出宣传教育,营造创建工作氛围

  1.打造文化精品,树立桂塘特色文化品牌。利用跳岩河跌宕起伏的断崖,争求黄永玉、何满宗、蔡测海等国内著名书法、作家书写桂塘的手迹,雕刻于崖上,形成20余副颇具民族地区特色的摩崖石刻群;在镇区下街新建一座具有土家转角楼风味的明溪连心桥。一楼悬挂6副对联;二楼嵌刻十余块大理石诗作书法作品、4副对联;两头分别悬挂2块金字匾额。诗作、对联和匾额内容均是桂塘山色、桂塘水韵和桂塘风情;在古道溪村的梁家寨,新建了一处书法碑林,由高运甲、朱守道、何满宗等30位国内著名书法家题字集成。

  2.推介地域特色,展现桂塘独特人文现象。这里是汉戏故里,清道光年间,汉戏传入二梯岩古寨,至今已有两百年。当时的“凤鸣班”为全县第一个汉戏科班;这里不乏能工巧匠,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仕辉老先生的土家微缩竹雕,构思奇特,技艺精湛,美轮美奂,在湖南省首届工艺美术品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上,分别获金银铜奖,作品在台湾、深圳、长沙等地展出,引起轰动。这里文人辈出,上世纪七十年代蔡测海从这里走上文坛,他以家乡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作品,如《刻在记忆的石壁上》、《远处的伐木声》、《麝香》、《非常良民陈次包》、《家园万岁》等等,多次在荣获大奖,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海内外有影响的作家。在他的鼓励和影响下,近年来从桂塘的土家苗寨走出了黄光耀、梁厚能、彭承忠、向宏恩、杜国平、向维军(火树)、王爱等一批中青年作家,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文坛上产生了一定反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3.强化活动引领,构建民族交流融合中心。桂塘镇组建了乡巴佬乐队、四坝社区民族乐队、秋缘广场舞队、心动广场舞队等。自1981年开始,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湘鄂渝(川)边区春节少数民族运动会,迄今已经成功举办36届。自2014年开始,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湘鄂渝边区少数民族元宵晚会。每个风和日丽的晚上,明溪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歌声嘹亮、舞姿飞扬。桂塘作为湘鄂渝边区酉水河流域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会的发起者,今年秋冬,即将再次接回旗帜,举办第六届湘鄂渝边区酉水河流域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会,与三省边区教育工作者共商教育发展大计,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助力。桂塘社区年近古稀的老支书向美武被人们戏称为“三省总督”,他一家三个媳妇分别来自重庆酉阳、湖北来凤和本县。春耕秋收、红白喜事,向支书只要带个信,三个省的亲眷都赶来忙里忙外。

  

  三、切实改善民生,健全民享服务体系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交通制约瓶颈。桂塘镇的乌龙山村、桃子坪村、双景村、张家槽村、友谊村、兴坝村、四坝社区、桂塘社区、古道溪村、明溪村等村分别与湖北省来凤县、重庆市酉阳县接壤,修建边际公路,联通彼此,对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三省边区经济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桂塘镇立足实际,果断决策,联通和硬化了古道溪村至酉阳县可大乡七分田村、中坝村的边际公路;联通和硬化了四坝社区至百福司兴安村的边际公路;联通和硬化了火岩至来凤县漫水乡的边际公路;修缮了桂塘镇至酉阳县大溪镇的边际公路,修缮了桂塘镇至来凤县百福司镇的边际公路;联通了友谊村道坑土家特色村寨至百福司镇舍米湖土家特色村寨的旅游专线。桂塘镇桃子村喳口岩有9户农民与来凤百福司镇南河村杂居,有14户农户由邻近的来凤供电,甚至包括农村电网改造。在村道改造时,桃子村通过协商,为百福司镇南河村村民修了3公里的入户路。

  2.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稳步增加农民收入。边区群众互教互帮事例不胜枚举。桂塘镇广播员田永贵2012年开始,为酉阳可达乡石堤村传授柑橘培管技术,与中坝村联合开发花椒逾千亩。友谊村综治专干彭辉靠种植韩国金秋梨致富,他把种子、技术传至来凤县舍迷、合光、冉家和捏车等4个村,已种植70亩,吸收了当地17105人,加入他牵头成立的龙山光辉梨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种苗、技术、销售和品种改良等“四包”,每亩平均收入4000元,仅此项就实现人平增收2000元。在湘鄂渝三省交界之地的团山堡,桂塘社区和来凤县的兴安村联合开发万亩油茶种植基地,桂塘镇与酉阳县大溪镇和来凤县百福司镇通过土地流转和技术支持建立了千亩烤烟种植基地。这些正逐步成为三省边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3.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齐奔小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紧扣县委“12345”发展思路,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增强推进扶贫开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全局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作风,扎扎实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完善了联系村、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通过入户走访、查阅资料、座谈访谈等方式,到所联系的村、所结对的贫困户逐户进行了核实。只要贫困村不脱贫,帮扶单位就不脱钩、领导就不断线。按照“正科级单位党政一把手帮扶贫困农户不少于4户,副科级干部帮扶贫困农户不少于3户,其他干部帮扶贫困农户不少于2”的要求,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做到“一户一措施、一户一目标、一户一干部”,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各联户领导、党员干部要根据各村及贫困户的实际,着力解决贫困对象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以产业发展、长效增收为目标,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理清发展思路、选准产业发展项目;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自立自强,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切实加强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着力提高致富本领;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桂塘,接荆楚连川黔,各民族混合杂居,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休戚与共。近年来,桂塘镇立足实际,不断开拓进取,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特色经济,促进了湘鄂渝三省边区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大融合。民族团结进步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该项工作,为稳定计、脱贫计、发展计奠定坚实的团结稳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