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古丈县龙鼻嘴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法和经验

湖南省民宗委 mzw.hunan.gov.cn 时间:2018-09-26 15:09 【字体:
  

 

    

  龙鼻嘴村地处吉首、保靖、古丈三县(市)交界,由龙鼻村、桐木村、潭溪村合并组成。全村依傍着青山坐落在龙鼻河畔,枝柳铁路、S229、吉恩高速横贯南北。因位于古丈南部,紧临吉首市,素有古丈县“南大门”之称。村下辖11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768户3195人,其中苗族占全村人口的90%,是一个典型的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近年来,龙鼻嘴村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坚定不移地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和全村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完善创建工作机制,促进民族大团结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以来,该村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我村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村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秘书为办公室主任,村秘书助理为专职工作人员,其他村主干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村支两委班子人员变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二是组建骨干队伍。成立了一支村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村支部书记为队长,其他村主干、各组组长及热爱民族事业的村民为成员。造就一支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关心民族工作、热心服务的骨干队伍。三是培养民族干部。着力培养少数民族党员队伍,注重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发挥他们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四是保障创建经费。每年除财政拨付的活动经费以外,村集体经济固定投入30余万元用于创建活动开展。 

  二、宣传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大团结 

  一是大力宣传民族文化,近年来共投入资金30万余元,制作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展板9块,悬挂横幅13条,打造文化墙3处,广播电视宣传100多次,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拍摄墨戎苗寨文化旅游宣传片,制作龙鼻嘴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视频。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使龙鼻嘴村民族文化、民族风气得到了良好的弘扬,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加强各民族群众间的团结合作,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完善“民族之家”和“民族图书室”。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各族村民的交流。2015年初,村集体经济投入20余万元购置了图书、桌椅、音响、功放、投影仪等完善“民族之家”和“民族图书室”建设。紧围绕“团结、发展、和谐”的主题,充分利用“民族之家”活动阵地,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团结教育、科技培训、民族文化演出等活动。通过开放“民族图书室”,培养村民阅读习惯,开拓视野,提高人文素养,让他们在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中自由驰骋,汲取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营养,从中享受到阅读的兴趣。三是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龙鼻嘴村民风淳朴,苗族民间文化底蕴丰厚,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保留了较好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2011年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更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四方鼓舞。2010“四方鼓舞”走进了上海世博会,2011年跨上了宝岛台湾,并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型演出活动,成为了苗族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为更好地挖掘、传承本地区民族文化,组建了苗族“四方鼓舞”、“巫傩绝技”、“苗族山歌”、“苗族跳鼓”等民间艺术表演队,培养了苗绣、苗银锻造等传承人。2012年湖南省旅游局授予“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荣称。苗鼓是湘西苗族人民的圣物,鼓舞蕴涵着苗族人民虔诚的信仰和勇于创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早在1993年湖南省文化厅就授予龙鼻嘴村“苗族花鼓之乡”荣誉,2014年龙鼻嘴村积极争取苗鼓传习所建设项目,2015项目顺利落地,2016年6月龙鼻嘴村苗鼓传习所完成了选址、征地、图纸设计等前期筹划工作正式投入建设。建成后的苗鼓传习所对苗族鼓舞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和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生产生活、民俗民风、种族迁徙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发展民族经济、保障民族大团结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我村始终注重发展民族经济,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龙鼻嘴村村支两委团结带领全村人民,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按照“精准扶贫富民、茶旅结合兴村”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有机茶叶、苗寨旅游两大绿色生态支柱产业。目前拥有可采摘茶园面积1200余亩,重点推进龙鼻嘴村百亩茶叶示范园建设。2015年成立“龙鼻村以勤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120余户茶农会员,同年修建“龙鼻村以勤茶厂”,利用“古丈毛尖”品牌效应,实行“村支两委+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精准识别户”的模式,2015以勤茶厂生产绿茶和红茶15000斤,实现经济收入20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2016年以勤茶叶实体销售店店入驻“墨戎苗寨”,积极推行“门店+网络”的组合营销模式,大幅提升茶叶市场营销能力。2113年筹建“湘西墨戎苗寨乡村游有限责任公司”,探索灵活多样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和群众以土地、房屋参股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弘扬和传承特色民俗文化为主题,以“赶秋节”、“四方鼓舞”、“巫傩绝技”、“苗族山歌”、“苗族跳鼓”、“苗家长龙宴”等神秘苗族民俗表演和民俗文化为载体推进民族文化旅游提质增效。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收12000余万元,提供固定就近就业岗位400余个。通过“茶旅结合”的带动效应,有效地加快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村不断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3年10月投资290万元的龙鼻段堤防加固工程竣工,护岸堤坝621米,有效保障了防洪安全、美化村寨环境;2014年3月完成投资120万元的滚水坝建设;2014年5月启动实施了丹青河流域默戎段治理工程项目,该工程总投资1078.22万元,护岸总长4409米,防护河道17.9千米,河道疏浚3429米,保护农田1.4万亩,房屋1000余栋,惠及默戎、坪坝2个镇7个村8000余人;2015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资金投入250余万元,完成苗寨石板路铺设、特色民居改造、风雨桥架设和亮化、桐木自然寨道路硬化等涉及发展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水、电、路、房、环境整治等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三是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近年来,全村民生事业切实改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幸福指数明显上涨,无矛盾纠纷事件发生。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全村村民新农合缴纳,美丽乡村建设,贫困户、贫困党员、离任村干部、80岁以上老人慰问,贫困学生救助,村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和文艺活动开展等方面,增强了群众从村级集体经济中得到更多实惠和收益的获得感。 

  四、众志成城保家园,创建活动出实效 

  2016年7178时至1250分,默戎镇范围内普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03.4毫米,其中1小时降雨量达104.9毫米,为今年以来全省1小时最大雨量,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尤其是龙鼻嘴“墨戎苗寨”和排几娄组遭遇了特大洪灾地灾,“墨戎苗寨”迎宾门楼被洪水冲毁,河水漫过防洪堤涌入苗寨石板街的村民家中,78名游客被滞留在景区;排几娄组发生方量达1万立方米的重大坡面泥石流,直接冲毁4栋房屋。在这场重大的灾难面前,全村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与州、县、镇各级领导、单位和组织一起赢难而上,顽强拼搏,做到了“大汛当大考,大难敢担责”。“墨戎苗寨”有序转移滞留游客和受灾群众,老百姓主动打开家门为滞留游客提供休息场所,送去温暖姜茶水;排几娄组坚守巡查,果断处置,及时转移群众500余人,做到大山垮了,房子没了,排几娄组500多人一个都没有少。大灾面前干群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团结的战歌,人间大爱的乐章,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东方时空》等栏目累计播出新闻40余次,湖南日报评论员称之为“默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