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法和经验
皇都侗族文化村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部,由头寨、尾寨、盘寨、新寨组成,距县城约11km。境内群山起伏,溪涧纵横,坪坦河贯穿东部,双江至坪坦公路穿越南北,共有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73人,耕地面积1722亩,林地面积17684亩,是一个纯侗族聚居的村寨。这里是全省乃至全国展示侗族文化的窗口。多年来,皇都侗族文化村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众多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党总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传统村落、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国家、省、市、县荣誉40余项。
长久以来,皇都侗族文化村村民尊老爱幼,邻里相互关爱,无论哪家需要帮助,村民都自发踊跃伸出援助之手。皇都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历来有“路不拾遗、出不锁门、夜不闭户”的美誉。来到皇都做客,主人必会热情接待,拿出侗家油茶、米酒、腌鱼、腌肉,蔬菜瓜果供客人品尝,甚至还有“抢客”的邻里希望客人能到自己家做客。多年来,皇都人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社会治安良好,从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刑事案件以及越级上访的情况,这也是皇都人最为骄傲自豪的地方。
一、抓牢党建促团结
强化党建总揽,以党建推旅游促民族团结,实现党建工作与旅游发展、民族团结“互促共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先活动领导小组,并结合村情,制定了具有较强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发展计划,发挥支部、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教育培训,努力增强党员、群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提高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二是设立景区党员示范岗。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旅游咨询服务岗、景区秩序维护岗、公共卫生管理岗、古建筑保护岗等7个党员示范岗,搭建党员服务旅游平台,扮靓景区旅游服务形象。在景区开设党员服务热线,及时解决游客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共有120多名党员走上旅游服务岗位,为游客提供义务帮助达3000余次。三是构建景区便民服务网。前移便民服务阵地,构建景区集中便民服务、村级坐班服务、代办员上门服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连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根据侗族群众喜欢在鼓楼聚集议事的特点,把远教站点、便民代办点、村民说事点“三点合一”集中到景区鼓楼里,将远教课堂、办公室、调解室前移至鼓楼,使党的政策和知识得到及时传达,使矛盾纠纷和民生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侗寨群众办事有“主心骨”、发展有“车头”带。
二、乡村振兴促发展
自通道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发展战略以来,皇都侗文化村抢抓机遇,依托旅游大潮乘势而上,明确了“旅游兴村”发展思路。一是“创4A” 景区带动。依托侗族文化、生态文化等核心资源和产业要素,全面启动皇都侗文化村创国家4A景区提质项目,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引导各类资源、资本、智力向皇都景区聚集,形成旅游产业增长极,着力将皇都景区建成为集民俗体验、生态休闲、山水观光、养生度假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二是 “打造五星农庄”构架产业链条。围绕“农业为旅游兴”,谋划实施体验式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积极打造“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复合型旅游农业综合体。景区核心区在加快提质的同时,突出“侗文化原生态体验”主题,打造五星级大侗寨农庄,大农庄里面有小农庄、农家乐等乡村闲情,有鼓楼、风雨桥等侗寨美景,有“一月一节”等文化大餐,有合拢宴等侗族盛宴等等。通过创建4A景区和打造五星农庄,皇都侗文化村的影响力持续放大,“侗寨游”热度不断提升。如今,皇都景区建成旅游生态基地4个,种植猕猴桃、提子、草莓等生态水果600余亩,发展旅游民俗客栈3家、家庭旅馆20多家,农家乐、手工艺品店等57家,“开办小产业、发展侗寨游”已成共识,景区发展凸显乘数效应。
三、基础建设促和谐
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和旅游发展需要,皇都村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4A级景区提质工程,该工程包括侗锦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等大型旅游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提速皇都村旅游发展;二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该工程就城乡清洁卫生、美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建设进行了集中推进,目前,皇都村安装路灯500余盏,改善村道4公里,建设了标准化公厕所,使皇都村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建设民生民心工程,着力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畅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民生民心工程建设,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四、综合治理育新风
为保证景区和谐稳定,提升皇都旅游品质,皇都侗族文化村大力加强综合治理工作。一是结合“平安皇都”、“平安林区”、“平安学区”、“平安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强化法规宣传,深入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二是创新社会管理,引进中青年协会、老年协会等民间组织自觉维护团寨治安秩序,不断构筑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了全村无安全事故发生,无民转刑案件,无越级上访案件。三是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把“道德讲堂”建设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与“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结合起来,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将“道德讲堂”作为树立道德典型、传播道德事迹、激发道德智慧、汇聚道德力量的有效途径,引导群众讲道德、存善心、做好人、树新风。共开展道德讲堂8堂,参与道德讲堂学习3600余人次。四是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组建了“欢乐”志愿服务队,目前共有志愿服务者312人;进一步健全贫困学生、特困户、低保户服务需求信息台账,便于针对需求提供服务。五是大力弘扬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实际,将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通过讲款的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使村民能够接受并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有力的促进了皇都精神文明建设。
五、特色宣传造氛围
在“强化基层基础、创建和谐皇都”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宣传方式,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巧用侗款做宣传。通过与各团寨长老进行沟通,由长老们向群众宣扬和谐平安,大大提高了群众共创和谐皇都的意识。二是采用侗语来宣传。把宣传资料编成侗歌侗戏,在各村的春节联欢晚会、“三·八”妇女节等节庆活动上进行演出。三是义务队伍搞宣传。充分利用皇都艺术团的舞台表演优势以及中青年协会、老年协会等民间组织的群众基础广泛宣传“和谐皇都”创建。营造起了浓厚的平安创建氛围。
皇都侗文化村全景【陆晓鹏摄】
合拢宴
哆耶
侗戏表演
侗歌迎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