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法和经验

湖南省民宗委 mzw.hunan.gov.cn 时间:2018-08-02 10:08 【字体: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安定和谐,是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作为位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高职院校,学院积极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活动,全面深化和提升学院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一、基本情况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前身为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创办于1939年,2004年与怀化机电工程学校合并联合组建高职学院,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担任名誉院长。学院是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发源地,是国家首批特等发明奖获得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教育部评估优秀高职高专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占地面积1000余亩,有怀化和安江两个校区,其中怀化校本部占地500亩,安江校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 500亩,现有教职员工420余人,设有9个教学系(部),开办25个高职大专专业,面向全国19个省市区招生,学生规模8000余人。目前,学院现有在籍学生6560人(不含毕业生),包括汉、藏、苗、侗等20个民族的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2389人(女生819人、男生1570人),占在校总人数的36.42%;汉族学生4171人,占在校总人数的63.58%。 

  二、秉承专业与师资优势,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 

  人才匮乏是大多数贫困地区包括武陵山区贫困的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经营管理等实用性人才数量奇缺,青黄不接。学院对接区域经济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强专业与师资建设,全力抓好人才培养。在学院现有的25个专业中,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是中央财政、省财政支持的重点特色专业。学院拥有一批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专任教师27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79%。建有校内实训室(基地)58个,校外实训基地89个,其中有中央财政支持实习实训基地2个,与隆平高科、中联重科、红星美凯龙集团、正大集团、深圳永高塑业等1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学院还通过扶贫专项招生计划,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减免学生中职阶段的学费,提供奖、助学金帮助,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学院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100余万元,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170多万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工资40余万元。近三年来共帮助2000余名贫困生完成学业,贫困生就业率达到99%。五年来,学院共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万名各类技术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为武陵山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科技文化素养和能力不高,是导致贫困地区长期贫困和过高返贫率的重要原因,要想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彻底脱贫摘帽,就必须给扶贫区域插上科技的翅膀。近五年来,共举办村干部培训班5期,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村干部近300名;组织的省市农村科技骨干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乡镇农技指导员培训等各类培训40期,共培训学员11543人。参训的学员结业后把实用技术带回家乡,自己带头和带领乡亲们致富,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一大批典型,真正实现“学会一门技能、培养一位能人、带活一方经济”的目标,贫困山村发生显著变化。 

  四、依靠科技创新优势,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科技创新是学院的传统优势和品牌,办学以来共获得8项国家级奖、24项省部级奖,其中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荣获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院充分发挥“一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三平台”(安江杂交水稻研究所、怀化市武陵山区优质水果种质资源库、三亚水稻南繁育种基地)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及其服务。近年来,学院共选育出“Y两优263”等杂交水稻、金秋梨、安江大红甜橙、安江早香柚、安锦一号葛、雪峰乌骨鸡等水稻、果树和禽畜良种20多个,并积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其中“内5优263”等3个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200万亩,金秋梨栽培推广面积40万亩,“安锦一号”葛根推广面积5万余亩。这些成果的广泛推广与运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院还通过与沅陵、麻阳开展校县合作,积极参加省、市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万名工程”等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共派出小分队30余支活跃在全省田间地头、山间农户,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喜获“科技甘露”。 

      五、深入实施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村突破发展瓶颈 

  近五年来,学院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的统一安排部署,先后承担了沅陵县北溶乡、官庄镇、芷江县梨溪口乡5个村的结对帮扶任务。学院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自觉履行政治责任和工作责任,先后派遣扶贫工作队员10余人次,捐赠资金60余万元,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并举,以产业带动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使建档立卡的114户贫困户417人成功脱贫致富。 

  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校园     

  1.配好班主任,突出教育培养重点。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新增了1名新疆籍内派思想政治教师牙森·阿西木。对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班级,学院重点选派了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优秀教师担任专职班主任,精心设计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尊重少数民族习俗,深化情感教育。通过开展迎新晚会、隆平文化艺术节、社团联谊会、足球友谊赛、端午包粽子等活动,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展示具有民族特色才艺的舞台,同时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充分尊重少数的民族习俗习惯,召开了共庆藏历新年茶话会,与少数民族学生共度佳节;通过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学生一对一“结对子”,密切联系少数民族学生,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让困难学生生活上安心、学习上开心、就业上省心;召开了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湘藏携手筑家园”的讲座,进一步普及民族政策。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3.加强助学扶困,助推学业有成。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政治、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难以完成学业。学院在奖助贷免补、勤工助学、就业等方面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政策,近三年来,共有137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励志奖学金,发放奖金68.5万元;1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奖金8000元。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学院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中德青卓嘎、达娃等4名藏族学生已发展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承办的2017年湖南省“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比赛,先后组织了少数民族学生参观通道转兵、芷江受降纪念坊、向警予纪念馆、粟裕大将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定少数民族学生发扬革命传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信念,促进民族大团结。 

  5.扎实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学院坚持维稳工作常态化,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全院上下落实内部学习教育,提高教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到位,安保人员严格做到24小时巡逻,确保各环节不出差错。落实安全维稳责任制,每逢重大节日和敏感节点深入基层开展维稳工作,并配合片区内公安部门开展维稳值班、巡逻工作,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维护、整治社会治安公共秩序。目前,学院无影响社会稳定案件发生,无重大民族矛盾冲突。 

  学院通过“三融三教”(活动融合、结对融合、帮扶融合,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教育、团结教育)等方式,不遗余力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仍存在师资匮乏、经费不足、制度不够完善等短板,需要进一步完善,逐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向特色化、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2017年湖南省“建设伟大祖,建设美丽家乡”演讲比赛我院一等奖选手任晓红 

  2017年湖南省“建设伟大祖,建设美丽家乡”演讲比赛我院一等奖选手任晓红

2017年湖南省“建设伟大祖,建设美丽家乡”演讲比赛在我院举行 

  2017年湖南省“建设伟大祖,建设美丽家乡”演讲比赛在我院举行

少数民族学生陈敏璐参加学院第三届导游之星比赛 

  少数民族学生陈敏璐参加学院第三届导游之星比赛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院隆平文化艺术节上表演民族舞蹈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院隆平文化艺术节上表演民族舞蹈

省民族教育处田慧副处长来我院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专题讲座2 

  省民族教育处田慧副处长来我院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专题讲座2

学院藏族学生举行藏历新年活动 

  学院藏族学生举行藏历新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