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民宗委
(2018年4月)
国家民委:
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是一项国家战略。“十三五”时期是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的攻坚期和决战期。湖南武陵山片区占整个武陵山片区的半壁江山,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是实施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起始地。近年来,我省武陵山片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三部委《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立足省情,精心部署,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武陵山片区呈现出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要情况
(一)坚持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迈入常态化
一是强化领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出台了政策性文件,把创建工作纳入片区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部署之中。全省武陵山片区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对创建工作的新指示、新要求,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注重创新创造、稳步推动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武陵山片区各州市和县市区,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写入党代会报告,并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强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并根据工作需要成立领导班子或工作班子,统筹推进。多个层级的协调机构和机制,成为协调各方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推动力量。
二是明确职责。全省武陵山片区坚持把创建活动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民族工作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并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湘西州将创建活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创建工作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2项创建任务分解到35家州直单位和各县市区,形成了“州级抓督导、县市抓落实、乡镇出亮点、乡村出典型”的工作格局。
三是规范指导。各地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进步活动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创建活动的要求、步骤和标准。同时,按照“六进”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创建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分别确立了特色鲜明的创建主题,突出了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对民族地区的创建,确定了“发展进步”的主题,着重抓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校的创建,确定了“宣传教育”的主题,着重抓民族理论、民族基本知识、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对社区的创建,确定了“完善服务”的主题,着重抓社区少数民族人员服务体系建设,并分年实施。
四是政策支撑。先后制定出台《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继续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湖南省少数民族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完善武陵山片区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生态、教育、文化、医卫、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别化支持政策,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供强力政策支撑。
(二)广泛宣传发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步入规范化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近年来,我省武陵山片区将每年9月明确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业务培训班,逐步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必修课程,纳入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学校(院)和中小学教学课程,切实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教案、进头脑,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的认识,使“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同时,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法规等四个“基本”为切入点,省民宗委组织编写《民族团结教育读本》,下发给各级干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二是营造舆论氛围。我省武陵山片区在创建活动中,强化高密度、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以政策宣传教育人、以创建活动凝聚人、以模范典型引领人,在广播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开辟专栏,编发创建专刊,开通微信公众号,播发领导讲话、理论文章和经验介绍文章,树立大型户外广告牌,建立宣传橱窗,广泛开展创建工作征文活动等,对民族知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规和创建活动进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三是表彰推介模范。我省武陵山片区多次组织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并组织新闻媒体对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进行专题报道,反响良好,增强了“人人讲团结、民族一家亲”的民族团结进步意识,促进了各族群众交流交融、和谐共处。
(三)打造平台载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特色化
一是精心培育“六进”示范单位平台。近年来,我省武陵山片区按照国家三部委的要求和标准,着力打造“六进”示范单位,并着力推动创建活动进社区、进高校,分类指导试点社区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完善服务管理的平台,逐步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良好环境,增强流动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同感,促进共有精神家园的形成。截至目前,我省共打造了全国的示范区示范单位21个,其中武陵山片区15个;全国教育基地5个,其中武陵山片区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1个。各地也结合各自实际,先后创办了一批市州、县级示范单位,同时努力发挥示范单位的辐射作用,扩大覆盖面,推动全省创建活动呈燎原之势展开。湘西州在创建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做法,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创建活动进景区的新举措,丰富了创建活动的内容。
二是着力推进经济发展平台。我省始终坚持把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头等大事来抓。引导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向武陵山民族地区布局,完善实施对民族地区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生态、教育、文化、医卫、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别化支持政策。抓住自治州县和民族乡逢十周年庆典等机遇,帮助民族地区相继建成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市容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先后兴建一大批对口扶贫项目。2011-2015年,我省武陵山片区共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6大类项目3000个,规划投资1.8万元。湘西州启动实施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1115”工程,即区域发展10大重点工程、扶贫攻坚10大民生工程、10个百亿产业工程、50个重点产业项目,规划总投资近4000亿元,目前大部分项目已启动实施。
三是大力构建民族联谊平台。我省武陵山片区依托民族联谊会,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的联谊,充分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湘西州、怀化、张家界、邵阳、永州等边界民族地区与外省毗邻地区成立湘粤桂三省民族联谊会,加强协作,共同联谊,促进发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团结友爱、氛围浓郁的民族联谊活动,维护了边界地区的稳定,增强了少数民族同胞之间的友谊和情感,引导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行列中来。
(四)建立健全机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入制度化
一是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我省武陵山片区成立了以人大牵头,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组成以及众多媒体单位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宣传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检查督促民族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协调推动民委委员单位和社会力量为民族地区办实事,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和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协作配合的创建工作局面。近年积极协调、妥善处理了多起涉及少数民族矛盾纠纷,维护了和谐稳定,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二是建立健全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将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综治考评内容,进一步完善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登记管理、定期走访、联席会议、联合处置、协商通报等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健全流出地与流入地联动机制,分别与新疆和田地区协作,在怀化鹤城区设立新疆务工人员服务站,并主动向周边省、市辐射,为流动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在湘西州吉首建立5个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站,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帮助少数民族来吉首务工人员解决就学、医卫、计生、户口、经营场所、房屋租赁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湘西州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全省文明城镇测评体系”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专门成立创建工作机构,设立专门工作经费,专职抓好创建活动。州本级每年安排800万元,纳入年度预算,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支撑。先后多次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统战工作会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全面督查。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活动,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创建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创建是全方位的工作,其核心理念是“两个共同”、“五个认同”。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创建过程中,还存在着创建工作与日常工作两张皮、创建工作没有完全融入全局工作中去的现象。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存在对创建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是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健全。近年来,全省武陵山片区在推进创建工作过程中,力度大,机制好,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动力十足,如何保持这种机制和动力,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并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特别是把示范单位的经验推广到其他部门和单位,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是创建工作的个性特色还没有完全突显。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对武陵山片区创建工作有统一指导,各单位都积极推进,但各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具体矛盾具体分析,找准各单位的着力点,抓住各行各业影响民族关系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又如一些地方存在宣传教育雷同、形式和手段缺乏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下步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建立健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应用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点示范的成果。对各级考核评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参照享受文明单位的相关奖励政策,以激发各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2、进一步加强对武陵山片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建议国家民委召开高层次会议和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以进一步提高武陵山片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多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互观互检”活动,推动各地创建工作均衡发展。
3、进一步加大对武陵山片区创建工作的经费支持。建议国家民委对确定为全国的示范地区和示范单位,最好连续三年给予工作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