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多举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湖南省民宗委 mzw.hunan.gov.cn 时间:2023-02-24 11:02 【字体:
  

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湘西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一、提高政治站位,做到五个纳入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州委把民族工作上升为全州发展战略重点,州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以争创第二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契机,着力打造三区两地”“五个湘西,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成为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研究制定《关于建设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的实施意见》。2022年,州委督查室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州委州政府第一号督查,率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专项巡察,完成对州人社局、州林业局、州住建局等10个州直单位、15个副处级机构党组织和6个乡村振兴联系村的巡察督导。202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被国家民委评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这是该州2016获此殊荣,再一次创建成功。

二、认真对标对表,实施三项计划一是为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提供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和州级研学游基地和以矮寨大桥为代表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开展跨区域学生夏令营、研学游行实践、青少年志愿服务、青少年手拉手等交流活动。2022三项计划启动以来,已累计开展夏令营活动70余批次,接待全国各地各民族青少年赴州研学游行340余万人次。二是为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提供舞台。主要是开设面向各族群众的就业服务站(点),开展职业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帮扶,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推进各民族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入。制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村寨)10条创建标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族工作信息网络,在社区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小区、栋楼、家庭、个人评选活动,构建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引导他们做得了和睦邻居、交得了知心朋友、结得了美满姻缘。凤凰县菖蒲塘女子嫁接队不断发展壮大陕西、四川、贵州、广西、山西、云南等地的水果种植区各族同胞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一家亲厚友谊。三是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中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元素。在景点景区突出和展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规范旅游景点导游词(解说词),提升景区文化活动的中华文化内涵。让各族群众在旅游过程中感知中华文化,在交往过程当中增进相互了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强化创新引领,构建精神家园突出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学生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五大工程,增强五个认同。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州直各单位和各县市区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创新开展百场宣讲培训、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家示范选树、百部快闪视频五百活动。挂牌成立吉首大学、州委党校等1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十八洞村、州博物馆等2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全国率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活动,2022年,州县乡村四级共举办210多场次,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受众达51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