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邀请专家学者“支招”民族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进一步提升湘西历史文化项目的保护等级,加大对资源好、价值高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力度,7月23日,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主持召开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调研座谈会,邀请历史文化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座谈交流,为湘西州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
会上,专家和传承人结合专业领域畅所欲言。国家级考古挖掘领队、副研究员龙京沙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州府纽带作用,做好规划衔接,抓紧武陵山区原生态文化轴心地带的战略筹备,营造湘西文化景观核心环境。州考古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滕瑜华认为,一方面要逐步建立湘西文物数字化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保护文物古迹;一方面要破除瓶颈招才引智,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土家织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叶水云建议编撰土家织锦等校本教材,将民族文化引入课堂,推动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苗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梁德颂认为,应当将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湘西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实施保护。
湘西州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2004年被整体列为"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地区,2010年获批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环境良好,现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6项;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517个,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馆藏文物26008件套。该州先后出台《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着力推进对民族文化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