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40年

湖南省民宗委 mzw.hunan.gov.cn 时间:2018-11-21 10:11 【字体:
  

    □ 杨发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伊斯兰教工作迎来新的机遇,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以执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得到法律保护;大量的冤假错案得到纠正与平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工作得以全面恢复;全国各地的清真寺逐步开放。1980年4月,中国伊斯兰教第四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自1963年中国伊斯兰教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后,时隔17年之久举行的我国伊斯兰教界最重要的会议,标志着中国伊斯兰教工作进入新的时期。回顾40年的历程,我们认为,改革开放是我国伊斯兰教工作重获新生的根本保障,高举爱国爱教旗帜是我国伊斯兰教工作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服务国家大局是我国伊斯兰教工作不断丰富内涵的前提条件。

 

  解经教务: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出版经籍满足宗教需求。从宏观层面讲,教务工作是我国伊斯兰教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是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服务国家大局、引导我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关键。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伊斯兰教界陆续翻译出版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古兰经》《伊本凯西尔》《简明〈古兰经〉注》《布哈里圣训实录》《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艾布·达乌德圣训集》《奈萨仪圣训集》《提尔米兹圣训集》和《伊本·马哲圣训集》伊斯兰教逊尼派六大权威圣训集以及阿拉伯文《塔哈维教典》等数十种经籍,逐步满足穆斯林宗教生活的基本需要。

 

  举办全国“两赛”弘扬时代理念。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开始举办全国《古兰经》诵读比赛和全国“卧尔兹”演讲比赛,目前,全国“两赛”均举办了12届。这为新世纪开展的解经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解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知名品牌。只有宗教人士读通、读好经典,才能讲通、讲好经典。所以说,诵经与讲经相得益彰,成为解经工作的重要两翼。第11和12届全国“两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教育和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牢固树立中道和平、团结友善、包容和谐的时代理念。这既表达了我国伊斯兰教界和广大穆斯林群众的主流心声,也体现了当代伊斯兰教界的引领作用和责任担当。

 

  成立专门机构构建中国经学思想体系。2001年,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内设的第一个专门委员会,是开展解经工作和推动经学思想建设的专门组织,由全国知名爱国伊斯兰教人士组成。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评价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是中国伊斯兰教教务制度的创举、解经方式的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伊斯兰教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教务指导委员会顺应时代需要,先后编写7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送至全国各地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经学院,成为宣扬伊斯兰教真精神的讲经范本。特别是针对暴力恐怖活动,及时编写发表卧尔兹,表明严正立场,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开展以“中道”思想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召开经学思想研讨会,明确提出构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建设,并与俄罗斯及中亚四国共同建设弘扬中道、反对极端的重要平台。主办《中国穆斯林》期刊,开通中国伊协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正确宗教知识,倡导正信正行。

 

  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自我管理。在《宗教事务条例》精神指导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适时修订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出台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聘任办法》,在伊斯兰教事务的规范化、法治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已颁布实施,中国伊协正在对“三个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同时,研究制定《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管理办法》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行为守则》等教务制度,保证伊斯兰教界依法开展教务活动。近年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连续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召开“国法与教规关系”座谈会,引导穆斯林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

 

  朝觐活动:走有组织有计划之路

 

  恢复朝觐活动。受“文革”影响,自1965年至1978年,中国穆斯林朝觐活动一度中断长达14年之久。1979年10月,中国穆斯林朝觐活动得以恢复,由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东四清真寺大阿訇安士伟为团长的16名中国穆斯林朝觐团乘飞机赴麦加朝觐。这是“文革”后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个朝觐团,也是被视为中国穆斯林朝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朝觐活动。

 

  走有组织有计划朝觐之路。有组织、有计划安排朝觐是沙特政府的规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通行做法。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朝觐政策,以保障朝觐活动安全、有序、文明。这一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穆斯林的关心和关爱。1986年,我国首次派出10人朝觐工作组,前往沙特协同沙特朝觐部为中国朝觐穆斯林提供服务。2003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召开朝觐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有组织、有计划朝觐的基本政策和“统一认识、分省负责、归口管理、限额审批、综合治理”的朝觐工作方针。2005年,国务院实施的《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公民前往国外朝觐,由伊斯兰教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组织”。这为我国有组织有计划朝觐奠定了法律基础。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对此再次予以确认。2010年4月,国家宗教事务局提出朝觐事务管理要逐步实现“机制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目标;2011年进一步提出“强化安全、强化管理、强化协作、强化服务”的工作要求,反映了我国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中国伊协在朝觐事务管理服务中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提升服务品质让朝觐穆斯林舒心朝觐。朝觐活动从改革开放初的几十人发展到2018年的12000余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跨国的群众性涉外宗教活动。经过多年的朝觐组织实践,我国朝觐服务水平逐年提升,已成为世界朝觐组织服务最好国家之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每年派出50人左右的中国朝觐工作总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派700余名工作人员全程提供优质、周到的组织管理和教务指导、医疗后勤等项服务。同时,全面改善朝觐饮食住宿交通条件,现在,朝觐人员全部实行统一供餐,在异国他乡每天能吃到可口的家乡饭;住宿从早期睡地铺到现在入住星级宾馆;乘坐朝觐包机就近出发,全部实现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直飞。作为改革开放受益者,中国穆斯林朝觐者不仅从餐饮、交通、住宿等方面享受到了切实的便利,而且在世界穆斯林面前展现了中国人的自尊与自信。

 

  友好往来:讲述中国伊斯兰教故事 

 

  扩大对外交往争取国家宗教话语权。根据国家外交大局的需要,1974年至1978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部分恢复了外事工作。改革开放后,中国伊斯兰教界对外友好交往活动全面恢复并逐步扩大,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日益增进,应邀来访和接待的伊斯兰国家领导人和国际伊斯兰组织、穆斯林友好代表团、旅游团及各界人士不断增多。其中有苏丹总统、利比亚总统、伊朗总统、印度尼西亚总统、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沙特阿拉伯国王、伊斯兰世界联盟秘书长、欧洲伊斯兰商会主席等;还有伊斯兰世界联盟代表团、伊斯兰发展银行代表团、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伊斯兰教协会代表团等重要的来宾和团体。我国伊斯兰教界应邀派出代表团前往中亚、西亚、北非、南非、南亚、东南亚和欧洲等伊斯兰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加深了友谊,广交了朋友,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中国伊斯兰教界出席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伊朗伊斯兰团结国际大会、埃及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并派代表参加亚洲宗教者和平大会、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参与国际交流与对话,争取国际宗教话语权。

 

  以伊斯兰文化展演为平台讲述中国伊斯兰教故事。为适应新形势下对外交往的需要,尝试“以我为主,走出去举办活动”的新路子,2009年以来,我国伊斯兰教界参与举办“中国-新加坡宗教文化展”,举办“中国-印尼伊斯兰文化展演”“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中国-马来西亚伊斯兰文化展演”活动等,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现状和文化艺术,多方位、多视角讲述了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的故事,系列展演活动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成为我国伊斯兰教界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

 

  引导中国穆斯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历史上穆斯林既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力量,又是丝路精神的重要创造者。当今,穆斯林应肩负使命,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全力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中国伊斯兰教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研讨会”,深入讨论发挥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作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积极搭建宗教文化互鉴对话平台,推动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化深度交流与对话的成功探索。

 

  大陆伊斯兰教界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穆斯林长期保持友好往来关系。港、澳及台湾地区的穆斯林代表团多次到内地穆斯林地区参观访问,大陆伊斯兰教界多次访问港、澳,增进双方的友谊。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这种友好交往更为频繁,内地与港、澳穆斯林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在走亲戚似的交往中不断升华。

 

  宗教教育: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宗教人才 

 

  大批爱国宗教人士脱颖而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恢复,宁夏、兰州、郑州、新疆、河北、青海等9所地方经学院逐步建立,我国伊斯兰教教育得以长足发展,一批批高素质的爱国爱教人才脱颖而出,任职各地清真寺教职人员、伊斯兰教协会和经学院。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还对在职中青年阿訇进行培训,派遣留学生到伊斯兰国家深造。

 

  全国伊斯兰教经学院规范化。2014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学位授予、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评审三个工作小组成立;2015年底,三个工作小组圆满完成全国各经学院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作为全国经学院学位授予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试点院校,2015年7月,举行了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这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首次为获得经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目前,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形成从学士到硕士的新教学体系和普通班、新疆班、阿訇学历班、阿訇培训班、研究生班同时并存的教学格局,力争将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建成中国伊斯兰教育的教学基地、研究基地和培训基地。

 

  统编教材走入经学课堂。教材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规范教学行为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2001年召开“全国和地方经学院教材工作座谈会”,开始组织编写全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宗教课统编教材。目前,已编写完成宗教专业课、基础课和外语课3个系列,包括《穆斯林爱国主义教程》《古兰经基础简明教程》《圣训基础简明教程》《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简明教程》《世界伊斯兰教发展史简明教程》《伊斯兰教伦理学简明教程》《阿訇教务指导简明教程》《伊斯兰教教义简明教程》《伊斯兰教教法简明教程》《古兰经诵读学简明教程》《阿拉伯文书法简明教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文选》(上、下)《阿拉伯语百课教程》等15部教材、500多万字,均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公开发行,并进入全国10所经学院的课堂,结束了中国伊斯兰教育无统编教材的历史,为全国其他宗教的院校编写统编教材提供了有益借鉴。

 

  时代命题: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 

 

  深入研讨为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点题。2015年,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成为党和国家对宗教工作健康发展的方向性指导。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既是宗教自身发展的规律所在,又是宗教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坚持我国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方向是摆在我国伊斯兰教界面前最重要的时代命题,是做好新时代我国伊斯兰教工作的关键。为此,2017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召开“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研讨会,为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点题,提出四点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努力提高穆斯林群众的法治观念;弘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坚决抵御极端思想;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爱国爱教人才。

 

  “四进”清真寺为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定题。今年,我国伊斯兰教界发出“四进”清真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清真寺)倡议,并举行启动仪式,如今深入开展“四进”清真寺活动成为新时代我国各族穆斯林群众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要让爱国主义思想、宪法意识和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穆斯林群众心中更深地扎根,在穆斯林群众的行动中更加彰显。

 

  服务社会为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扣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伊斯兰教界充分彰显宗教服务社会的特质,不断拓展公益慈善活动的多元途径,打造“尊老敬老爱心行动”“斋月善行”等公益慈善品牌,这是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要社会路径。中国伊斯兰教界通过爱心行动,先后捐助14个省、自治区的23所敬老院,1所民族医院;2013年以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分别与青海、河南、河北、贵州等省伊协合作,共同举办“尊老敬老爱心行动”,共筹得善款240多万元,均用于扶助贫困穆斯林和非穆斯林老人。伊斯兰教界还积极参加原国家宗教事务局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扶贫工作,支持产业扶贫“生态鸽”养殖项目;今年支持三都县三合街道拉揽村、三合街道凤凰社区八组实施太阳能路灯项目,共捐赠330盏太阳能路灯,共计100万元。今年7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公益慈善委员会在贵阳举行了成立会议,这标志着我国伊斯兰教界公益慈善工作有了专门机构,走上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伊斯兰教工作的实践,我国伊斯兰教界始终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始终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定位自我,始终在服务社会和穆斯林群众中积极作为。可以说,这40年是我国伊斯兰教工作健康发展的40年,是伊斯兰教界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40年,是取得重要成果的40年。

 

  (作者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本文节选自作者于10月13日至14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